电商赋能浙江水产产业 区域品牌焕发新活力
时间:2025-04-22 22:06:00
时间:2025-04-22 22:06:00
近日,一场聚焦农业电商发展的专项培训活动在温州市苍南县举行,吸引了来自温州、宁波等地的水产企业、电商商家参会。培训会现场,多项面向中小商家的扶持举措被发布,涵盖平台流量支持、供应链优化,品牌成长路径设计等方面,重点回应了地方企业在数字转型中的现实痛点。
传统产业搭乘电商快车
“虾皮小品类”跑出“千万级速度”
作为本地典型的水产加工企业,苍南县远强渔业近年来加快向线上渠道拓展。其自主品牌“渔香丝”主打虾皮、紫菜、鱿鱼干等本地特色水产品,自2023年夏季以来,销量快速攀升,年销售额预计突破千万。
“我们三个人负责7家线上店铺,每天发出800至1000单。”公司电商运营负责人周洪梁介绍,虾皮一度冲上平台类目销量第二,成为小品类中的“黑马”。他表示,在入驻电商初期,平台提供了资源对接、活动策划等多方面的支持,为品牌打开市场提供了切实帮助。
企业的稳步发展,也带动了本地就业与收入增长。以远强渔业为依托,当地村落建设起“共富工坊”,采用“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四统一”运营模式,带动近50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超5万元。马站镇兴岙村党支部书记潘丕达表示:“通过电商,我们帮助渔民拓宽了销路,也让传统水产更接近现代市场。”
品牌老字号“焕新”
数字运营提升溢价空间
宁波知名老字号“楼茂记”也在此次活动中分享了转型经验。作为拥有300余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楼茂记近年来不断推出新产品,并布局线上渠道拓展消费人群。自2023年入选某电商“黑标品牌”后,其通过专门的运营团队,结合平台的促销资源、物流补贴等政策,迅速提升了线上销售额与品牌认知度。
“我们现在可以用更高质量的物流方式,比如顺丰冷链+干冰,保障产品品质的同时,也提升了品牌形象。”总经理厉晨晖表示,在数字渠道的赋能下,公司逐渐从“走量”模式向“提质”模式转变,实现了经营成本与产品附加值的双向提升。
探索“电商+产业带”模式
推动区域水产高质量发展
尽管资源禀赋优越,但苍南等沿海地区的水产行业仍面临“品牌商家少、运营能力弱”等发展短板。业内人士指出,水产作为非标品类,在品控、物流、运营等方面均需精细化管理,特别是在消费者体验与产品标准建立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
针对这些问题,拼多多“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提出了三项支持举措,包括:降低商家试错成本,鼓励店群式发展;提供“一对一”深度运营指导与资源对接服务;推出“星级商家”“回头客好店”等品质标签,帮助优质商家在平台上脱颖而出。此外,通过免除保证金、聚焦特色品类、强化补贴机制等方式,也为更多地方农企、初创品牌打开了发展窗口。
苍南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紫菜、虾皮等地标性水产品通过电商平台不断拓展销路,不仅提升了地方品牌影响力,也推动了“土特产”与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此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了电商在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中的潜力,也进一步验证了‘技术下乡、品牌上行’的路径可行性。”
据悉,接下来,该专项行动将继续深入沿海及内陆重点农牧区,通过政策扶持与服务下沉,探索农产品上行的新范式,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带实现从“卖得出”到“卖得好”的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