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泉录|淄博高新区的“链金”术

时间:2025-04-03 09:15: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赵原雪 张文珂

一股强劲的金融“活水”正在涌入淄博高新区。

3月31日,2025年财金赋能淄博高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动启动仪式暨产融创新合作对接大会在齐盛国际宾馆举行。

这场以“财聚高新·金链未来”为主题的会议,汇聚60多家省市金融、类金融机构与50余家新质生产力“后备”企业,共同架起资本与产业的桥梁。

产业立区,资本之力不言而喻。

一场大会为企业“链金”,是否能够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淄博高新区,进而更大范围内释放“金融+产业”的乘数效应?

高规格

农历三月初三,春潮涌动。

下午两点半,“财聚高新·金链未来”2025年财金赋能淄博高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动启动仪式暨产融创新合作对接大会正式开始。

在3个小时会议议程中,除主会场的合作对接大会外,还设置了财金赋能民营经济和国企高质量发展专场、财金赋能助企上市专场以及财金赋能科技创新专场会议。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在现场观察到,此次到场阵容“含金量”十足:

首先是淄博市及高新区层面的出席领导,包括淄博市政府分管金融工作的副市长胡晓鸿,淄博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晓东,高新区分管金融领域的副主任付萍以及分管产业发展的副主任郭忠全。

机构方面则汇集了国开行、农发行、中国东方、省财金集团等60余家省市级金融、类金融机构。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浙商银行等尚未在淄博设置分行的银行机构也出现在此次的参会名单中,足以体现参会机构的范围广阔。

而50余家到场的高新区企业,包含了上市后备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也涵盖了淄博高新区大健康、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三大主导产业。

在致辞环节,王晓东表示,淄博高新区传统产业正在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乘科技东风,以创新为翼茁壮成长、加速发展。可以说,此次活动是淄博高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一场邀约。

事实上,如此庞大的金融团队来到淄博高新区,为淄博高新区发展提供赋能,最终的落脚点必然是产业和项目。

基于各方的精准对接合作,淄博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郭忠全围绕区内工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项目、能源交通与基础设施项目,融合资本、技术、政策要素进行了现场推介。

2025年,淄博高新区推动总投资60.63亿元的13个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1013亿元的69个市重大项目建设。“这些项目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强,对于进一步强化高新区产业优势,加速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支撑。”郭忠全介绍称。

亮出“家底”,不仅展现了淄博高新区的发展雄心,同时向外界传递了高新区是“投资兴业热土”的有力声音。

仪式中,淄博高新区“金融会客厅”正式揭牌,与会嘉宾共同启动“财聚高新·金链未来”财金赋能淄博高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动。

一系列签约共建环节,将这场大会推至高潮。

强落地

将金融“活水”注入项目,是此次大会召开的最终目的。

签约仪式上,淄博高新区分别与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分公司、省财金集团、市银行业协会以及23家市级银行签署了合作协议;9家企业分别与9家银行进行签约,这些企业涵盖了智洋创新、美氟科技、纽氏达特、金晶集团、得普达电机等高新区头部企业。

此外,淄博高新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还与国家开发银行山东省分行、新加坡雅润投资集团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

通过一系列签约合作不难看出,淄博高新区的“财金联动”已从资金对接逐步升级为“生态共建”,为淄博高新区乃至淄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为持久的动力。

仪式结束,产业与资本交流更加深入。

随后,财金赋能民营经济和国企高质量发展、财金赋能助企上市、财金赋能科技创新三大产融创新合作专题对接会召开,为企业与金融机构深入交流,了解投资导向,拓宽融资渠道搭建平台。

其中,财金赋能科技创新专场讲解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农业保险政策,相关银行介绍信贷产品、优惠政策、典型案例,各金融机构与20家专精特新、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交流座谈。

“美氟科技作为一家专门从事高性能材料的生产、销售和研发的高科技企业,迫切需要资金运转应对新一轮升级改造,高新区在此时为银行和企业之间搭建了有效的沟通桥梁,为我们下一步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山东美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波在会后坦言。

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

而这场以淄博高新区之名召开的高规格大会,备受资本市场青睐的原因何在?

作为淄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淄博高新区当前已落户各类金融机构86家、私募基金848只,拥有上市企业12家,拟上市和后备企业达24家,金融资源与实体经济实现双向互动、同频共振,成为来淄投资兴业的“首选”。

为此,淄博高新区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通过资本市场建设、普惠性金融创新、产融生态优化等一系列系统性实践,不仅帮助企业破解融资瓶颈,“轻装”上阵,更加推动了新兴产业集群的崛起,进一步巩固“金融高地”的地位。

强信心

实际上,在国家层面,采取金融手段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意图愈发明显。

比如,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市机制建设;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从全国范围来看,越来越多的地区借国家政策东风,搭建了金融机构与企业的融资对接平台。

例如,在3月26日举办的“同心筑梦 聚力扬帆”——金融支持广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宣讲暨银企对接活动中,共有12家金融机构与12家民营企业进行融资对接项目签约,签约企业覆盖科技、医药、航空等领域的民营企业,签约金额合计超108亿元。

而此次金融、类金融机构为淄博高新区站台,一方面是各方间寻求合作可能,另一方面则是对淄博高新区的未来发展给予肯定和认可。毕竟,资金总是趋利而动。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梳理发现,这场会议召开前的3月4日至5日,农发行山东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尹继君就曾赴淄博调研,其间与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副市长胡晓鸿举行座谈,并实地调研了淄博高新区科学城等项目。

根据官方通稿,在淄博高新区科学城,尹继君一行参观科学技术成果展。淄博高新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晓东现场介绍了淄博高新区在医药、新材料、智能硬件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金融机构密集走进淄博高新区的背后,也体现了高新区实现更快速度、更高质量发展的意图愈发明显。

在淄博高新区2025年重点项目攻坚动员大会上,王晓东就要求所有干部在思考工作、谋划工作时能够主动“自我提拔”,站在更高处谋篇布局;在具体实施工作、推进工作时主动“自降级别”,积极冲在项目一线,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阵地”。

不难发现,这场“链金”活动的成功举办,正是高新区站在更高处谋篇布局的具体实践。

而在淄博市委对高新区提出努力在淄博转型跨越发展中作示范当龙头的定位下,这一利用“自选动作”赋能当地发展的最新案例,也为全市“拼经济比贡献看成效”,描绘了一个生动注脚。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