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00后”,都来合肥了……
时间:2025-04-25 13:01:00
时间:2025-04-25 13:01:00
一位“00后”男孩,
从安徽大学毕业后,
怀揣对科技的热爱,
加入合肥的量子企业;
一位山西太原的“95后”萌妹子,
跨越山水来合肥扎根,
成为一名量子通信行业工程师……
近年来,
合肥量子产业快速发展,
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到来。
不断涌入的“青春力量”,
为合肥量子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高新区量子大道(云飞路)。张霞 摄(安徽图片网)
“种子”的力量
记者见到郑志强时,他正在专注进行量子通信硬件测试。
2000年出生的郑志强,在国盾量子工作已近3年。他是一名量子通信工程师,主要负责硬件测试。
郑志强是安徽淮北人,本科就读于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21年,国盾量子团队一行到安徽大学做宣讲,郑志强恰好参加。从那时起,他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量子的种子”。“我很喜欢挑战新事物,当时就认定这是一个富有前景和朝气的新兴行业。”他说。
很快到了毕业季,2022年7月,郑志强正式入职国盾量子。“我曾经考虑过去北上广深工作,但是合肥的发展变化,让我相信这座城市未来会越来越好。”他表示。
国盾量子展厅超导量子计算操作系统。全媒体记者 杨凤炆 摄
其实,对于郑志强来说,量子也是一个全新的事物,要学的东西很多,但他却充满热情。“我们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新,什么都要学,这让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在成长。”短短两年多时间,他已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量子科技工作者。
自从郑志强加入量子企业,他的家人也开启了对量子的“兴趣”。闲暇时光,他经常给家人普及量子知识。“我会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他们解释什么是量子通信,让他们对这个名词有最直观的认识。”
在他的影响下,家人常会上网搜索“墨子号”“祖冲之号”等关键词。“因为我告诉他们,这些屡创科研纪录的设施都有我们公司参与,他们也为我能加入这样的公司而自豪,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拼搏的行业”。郑志强说。
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车间内忙碌。任敏 摄
“黑科技”的吸引力
“你们俩要好好报效祖国,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今年完婚的李鸿,时刻不忘婚礼上父亲对她和爱人的寄语,这也是他们的奋斗目标。
李鸿出生于1996年,山西太原人,2021年6月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毕业后,来到合肥工作,加入国盾量子,成为为数不多的量子通信研发女工程师。之所以选择合肥,是因为她是一个爱挑战、爱探索的人。
“如果留在太原,生活压力会小很多,但那不是我最想要的生活。”对于未来,李鸿有清晰的规划。
来合肥之前,李鸿的爱人就已经在合肥了。她曾对这座城市做过深度“调研”。
“如果这里适合我,我就去,如果不适合,我们会一起回太原。”
来到合肥之后,她就被这座城市吸引。“这里的生活节奏不是很快,有中国科大等高校,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得相当不错,未来前景很好。”李鸿说,这里还有董铺水库、巢湖,“在水一方”的生态环境也是让她留在合肥的原因之一。
科学岛风光。(安徽图片网)
在一次次科研探索中,李鸿逐渐成长。尽管外形上是个萌妹子,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和“黑科技”工作的契合程度。“我很喜欢一点点突破的成就感,这恰好与科技创新的意义不谋而合。”李鸿说。
在量子产业这条赛道上,还有许多像郑志强和李鸿这样的年轻人,默默地为量子事业拼搏。
“合肥的科技型企业越来越多,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郑志强说,这些可观可感的变化和政策,让他更有底气去追逐自己的量子梦想。
合肥日报-合新闻记者 张梦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