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向新向好——国家统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解读一季度主要经济数据(下)

时间:2025-04-17 07:19:00

固定资产投资加快

一季度,各地区各部门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作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工作,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3174亿元,同比增长4.2%。

一、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投资拉动效应提高

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使用加快,“两重”项目开工建设提速,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加快。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3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36.8%,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25.9%。

二、“两新”政策带动明显,设备购置投资较快增长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加力推进,设备购置投资增长提速。一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9.0%,比全部投资高14.8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4.6%。

三、产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制造业投资增速加快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扎实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力度加大,制造业投资加快增长。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比全部投资高4.9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2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3.5%,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8.9%,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4.3%。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7.2%,增速比全部投资高3.0个百分点。

四、新动能持续发展壮大,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良好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快融合,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5%,增速比全部投资高2.3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0.3%,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8.5%。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中,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4.4%,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6.1%。

五、民间投资继续恢复,项目投资稳定增长

随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部署落实,民营企业信心活力增强,民间投资增速加快。一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4%。其中,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民间投资)增长6.0%。分行业看,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9.7%,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9.3%。

六、大项目投资平稳增长,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一季度,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7.4%,增速比全部投资高3.2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2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 翟善清)

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服务业增势较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实现平稳增长。

一、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79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87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03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

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较快增长,是支撑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697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名义增长)5.9%。分城乡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5.2%和6.7%。据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一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规模1879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1%;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月均收入5012元,增长3.3%。一季度,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增势较好,全国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07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

转移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保持增长。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11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分城乡看,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6%和6.9%。受基础养老金标准上调带动,人均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增长8.8%。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活补贴和现金政策性惠农补贴三项合计增长10.4%。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101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

二、居民消费支出实际增速稳中有升,服务性消费比重上升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68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3%。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363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333元。

从消费支出结构看,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其他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较快。一季度,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9.6%,主要是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人均家用器具消费支出增长19.0%。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增长10.4%,人均通信支出增长11.0%。一季度,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31.5%。

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3333元,同比增长5.4%。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比重为43.4%。( 住户调查司司长 张 毅)

消费活力不断增强

一季度,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提振消费政策落地显效,推进消费提质升级,市场销售增速持续加快,多数商品类别销售增势向好,线上消费和服务消费稳定增长。

一、市场销售加快增长,县乡市场占比稳步提升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71亿元,同比增长4.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9%,高于自2024年以来各月水平。

随着县域商业建设不断推进,县乡消费市场活力日益增强。一季度,包含镇区和乡村地区的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0.2%。其中,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614亿元,同比增长4.9%。

二、多数商品类别保持增长,以旧换新商品销售良好

一季度,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6%。从商品类值看,限额以上单位中近八成商品类值零售额实现增长。体育娱乐用品类、金银珠宝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5.4%、6.9%、12.2%。

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政策成效明显。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6.9%、19.3%和18.1%;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21.7%,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三、服务零售增长平稳,出行和信息服务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在各项促消费政策作用下,服务消费市场供给丰富优化,居民消费活力不断释放,服务零售保持平稳增长。一季度,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0%,高于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0.4个百分点。

假日消费持续活跃,带动文旅、交通、餐饮等相关服务消费较快增长。一季度,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交通出行服务类、文体休闲服务类零售额增长较快;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7%。数字技术在消费领域加速融合应用,通信信息服务消费保持良好增长态势。

四、实体零售持续改善,线上消费稳中向好

实体零售持续加强数字化赋能,消费场景不断创新,购物体验持续提升,尤其是提振消费举措不断加码落地,商品销售实现稳定增长。一季度,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4%。其中,便利店、专业店、超市、百货店零售额分别增长9.9%、6.7%、4.6%和1.2%。

即时零售、直播带货等电商新模式持续增长,带动线上消费需求不断释放。一季度,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9%;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5.7%。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0%。

下阶段,要扎实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切实提升消费能力,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向好向新发展。 (贸易外经统计司司长 于建勋)

核心CPI温和上涨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经济运行开局良好,消费领域价格基本稳定,生产领域价格降幅收窄。

一、消费领域价格运行基本稳定

一季度,CPI较上年同期下降0.1%,运行总体平稳。受春节错月等因素影响,月度同比有所波动。

市场供应充足,食品价格有所下降。一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5%,是拉低CPI的主要因素。食品中,鲜菜和鲜果价格分别下降5.9%和0.1%,牛羊肉价格分别下降12.4%和5.9%,食用油、粮食和水产品价格分别下降2.2%、1.4%和0.9%;猪肉价格同比连续12个月上涨,一季度平均上涨8.1%。

能源价格降幅收窄。一季度,能源价格同比下降1.1%。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下降2.6%和2.8%。

核心CPI继续保持温和上涨。一季度,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3%,影响CPI上涨约0.24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价格温和回升,上涨0.3%,影响CPI上涨约0.13个百分点。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稳中有涨,上涨0.1%。其中,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分别下降4.9%和5.1%,降幅比上季度有所收窄,合计影响CPI下降约0.15个百分点;金饰品价格涨幅扩大,一季度上涨34.2%,影响CPI上涨约0.15个百分点。

二、生产领域价格降幅收窄

一季度,PPI较上年同期下降2.3%,降势有所趋缓。分月看,1月份和2月份PPI同比分别下降2.3%和2.2%;3月份,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等影响,PPI同比下降2.5%。

输入性价格传导影响国内石油、有色金属等行业价格走势分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同比降幅由1月份的1.3%扩大至3月份的8.5%,一季度平均下降4.4%。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上行带动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持续上涨,一季度平均上涨9.4%。

工业生产供给充裕,相关行业价格下降。一季度,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供应充足,光伏设备及电子元器件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新能源车整车制造价格同比分别下降14.9%、6.2%和2.2%。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同比下降12.5%。建筑材料和建筑工程用机械等行业需求偏弱,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下降10.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同比下降3.3%,建筑工程用机械制造价格同比下降1.3%。

高技术产业发展和宏观政策显效带动部分行业价格上涨。一季度,高性能大模型、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带动一些技术密集型行业价格同比上涨或降幅收窄,微波通信设备价格上涨1.9%;工业机器人制造、服务消费机器人制造价格降幅比上年四季度分别收窄1.1个和0.7个百分点。消费品以旧换新和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持续显效,部分消费品和装备制造产品需求稳步释放。 (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司长 王有捐)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壮大,各地区各部门加大力度稳就业、促增收,带动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一、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稳定,3月份失业率同比持平

一季度,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分月看,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受冬季农业、建筑业等行业用工季节性减少影响,失业率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2月份,叠加春节假期因素,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失业率升至5.4%。3月份,随着节后各行业用工逐步恢复,劳动力市场活跃度提升,失业率回落至5.2%,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本地户籍劳动力就业改善更为明显。

分月看,1月、2月、3月,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1%、5.2%、5.2%。

二、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平稳,制造业等就业人数同比上升

一季度,外来户籍劳动力失业率均值为4.9%。1月份和2月份,受春节等季节性因素影响,外来户籍劳动力失业率环比有所上升,3月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恢复,吸纳农民工较多的制造、建筑、批发零售等行业用工增加,带动相关群体就业向好。3月份外来户籍劳动力失业率为4.9%,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失业率为5.0%。

分行业看,受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带动,一季度制造业就业延续回升态势,就业人数同比增加。部分服务行业用工也较为活跃,住宿餐饮、居民服务、文体娱乐等行业就业人员同比有所增加,为保持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

三、保持就业稳定具有良好支撑

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态势向新向好,特别是3月份以来,劳动力市场活跃度提升,就业人员增加,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虽然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部分行业就业面临一定压力,但我国经济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就业稳定具备坚实基础。随着各项既定宏观政策落地见效,稳岗返还、税费减免、就业补贴、专项贷款等就业促进政策深入实施,以及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就业带动作用增强,就业形势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定。(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 王萍萍)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