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千多万考生一起,做一次选择丨相对论

时间:2025-07-17 10:09:00

这几天

高招录取结果陆续出炉

有人说

高考只是一场考试

选志愿才是所谓“定终生”

孩子的想法

家长的考量

老师的建议

网上的声音

……

谁来为这个艰难选择“指南”?

填报志愿阶段

央视新闻《相对论》记者庄胜春

蹲点广西普通高校招生咨询会现场

和一千多万考生一起

做一次选择

△看视频,和一千多万考生一起,做一次选择

距高考出分还有17小时,北京外国语大学招生组的郭玮已经开始忙着回复家长和考生们的微信了。

这是他带队来广西做招生宣传的第二年。去年的咨询会上,他被家长和考生们五花八门的问题“包围”:“小语种能找到工作吗?毕业是不是都能进外交部?学校浴室是什么样的?公共浴室有帘子吗?……”郭玮理解家长们的焦虑,“孩子一辈子的大事”,但很多问题,他也没法给出一个确定的回答。

“我不能有失客观地说,你来吧,我们学校怎么怎么好。如果给了特别高的期望,之后他发现落差很大,这样的四年,对孩子也不好。”郭玮觉得,他们要做的,不是给承诺,“而是要客观地给他们传递一些信息,把误差纠偏。”

“如果有家长问AI会不会影响语言类就业,你怎么答?”记者问。

“如果我们去旅游,翻译机能解决简单的沟通问题。但外事外交翻译、高端商务谈判的翻译,还是需要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表情、动作、语气,机器未必能真正理解。就算是就业市场会被压缩,压缩的也不会是高级外语人才的生存空间。”

不少高校都带来了周边文创,希望在几百所高校的“摊位”中引来孩子们的目光。

宣传“易拉宝”上,还印有招生组老师的联系电话。“还可以直接给你们打电话?”《相对论》的一位编导,孩子明年即将高考,提出疑问。

“可以啊,现在都是这样的。”即便是凌晨,依然有电话打来,“招生组老师会第一时间接听回复”。

“现在填报志愿,不像以前只能填一两所学校,学生可以填很多学校、很多专业,加上现在数据运算更精准,不容易出现高分滑档情况。”多位招生组老师告诉记者,这样的报志愿方式,有助于让考生值回自己的每一分,但太多选择也带来新困惑,“信息爆炸时代,孩子和家长很容易受到舆论的影响。”

郭玮回忆:“有的家长可能现场跟你咨询了一两个小时,后来又打了无数个电话,最后他的孩子也没有报北外。但高考录取半年后,人家还是会问候你。真实和真诚是很重要的。”

广西高考出分第二天,四百三十多所高校在南宁会展中心“摆起了摊”。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招生考试院组织的普通高校招生咨询会,免费对考生家庭开放。接下来几天,咨询会还在桂林、柳州、玉林举办。

大屏幕上,滚动播放着填报志愿具体细则、操作流程:每个院校有不同的专业组,一个院校专业组为一个志愿,其中包含不同专业,考生可选择“是否服从调剂”……本科普通批,可以填报四十个院校专业组的平行志愿。

“如果有专业你接受不了,那这个专业组你要慎重选择”“不要不服从调剂,如果你不服从调剂,这个班没进来,你可能就滑档了”……咨询会现场,到处都是这样的对话。

厦门大学招生组的周老师来自海洋与地球学院,来到招生咨询会,他也希望近距离听听家长们的心声。“有的家长有报专业的误区,一味选热门,但一些所谓的‘冷门’专业正是国家需要的。你要跟家长解释清楚,冷门有冷门的优势,热门有热门的优势,我们要为国家培养人才,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在柳州招生咨询会的“关门时刻”,一对母子久坐在中国农业大学摊位。儿子成绩优异,拒绝了许多名校的橄榄枝。母亲搞不清他为何一心想学农,非要报育种,“一旦孩子进入‘强基计划’,就要本研衔接一直读下去,我怕他后悔。”孩子坐在那里,不怎么说话,眼神却格外坚定。

“我们国家在育种方面是会被别人卡脖子的,这是会影响到国家安全的。”农大招生组的老师现场拨打了育种专家的电话,嘱咐母子俩有任何疑惑,都可以直接咨询。老师还给出建议,“可以问问专家,如果真要学这个领域,你需要怎么拓宽眼界,可以在这个假期读些什么书。”

郭玮还曾经历这样一件事——去年法学大热,有个女孩一心奔着北外的法学,最终却被录到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她打来电话,“哇哇大哭”。

开学半年后再遇到,“她说后来发现,身边很多同学都在学法学,竞争太激烈。她觉得,现在学的专业很好,还有机会出国交流。当她有了更多选择,见识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也就有了新的认识。”

“热门都是被大家抬起来的。只有热爱的,你才能做得长久。不管是上什么学校,关键是你后面持续终身学习的状态。”咨询会现场,我们也听到了不少家长这样的声音,“只要孩子喜欢,就是我心中的热门。”

高考出分后,农明聪的第一志愿是,上军校,“不用学费”。

三年前,他“拼尽全力”才考进南宁市一所位居中游的高中。那时,全家对他的期望是“考上二本就祖坟冒青烟了”。没想到,他高考考出了636分的高分。

父母俩一个开出租、一个做保洁,笑得合不拢嘴,“不是冒青烟,是冒火花了。”但是,妈妈捋了捋头上的白发,道出了新的担忧,为供儿子上大学,“可能要多打一份工”。

“你看她现在头发都白了,三年前头发还是黑的。很难受啊,只能学习,少花销。”

明聪的选择,关乎梦想,也是他终于能为这个家做些什么的担当。

咨询会上,成千上万的孩子们,都在面临做出自己的抉择,学着问问自己,想过怎样的人生。

有的孩子超常发挥,离“梦中情校”如此之近,激动得声音发抖;有的孩子怯生生地杵在某个高校摊位前许久,积攒着勇气,把问题问出口;还有的孩子,分数没有很亮眼,依然会去名校展位看看,那或许是他下一次选择的目标……

无论高考分数如何、录取结果怎样,祝福你们!这个夏天,你们将踏上的,是一段新的、独一无二的人生。

这是央视新闻《相对论》第224期节目

>>上期节目回顾:不想再“一人住院全家受累”丨相对论

>>节目合辑:相对论·央视新闻独家蹲点

总监制丨闫帅南

监制丨李浙 王元

制片人丨庄胜春 汪洁

记者丨庄胜春

主编导丨汪洁 尚晓煜

编导丨孟柯言

拍摄丨梅书军 成清川 魏如松 刘畅

视频丨化军豪 夏筱军 周沁林

视觉丨于江

编辑丨张宗尧 纪方 单楚玉 梁晨 王若璐

技术丨夏文

合作丨总台广西总站 廖汨 刘春 张卉

责任编辑:孟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