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人什么意思(宋朝女子为什么称呼自己的丈夫为“官人”?)

时间:2024-11-12 09:08:12

在古代,男子的身边,往往围绕着众多的女子,她们或妻或妾,各有身份,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她们对男子的称呼都颇为特别。与现代女子的称呼截然不同,古代妇女在夫妻间的称谓上,显得尤为丰富多样,这无疑是那个朝代特有的文化印记。


宫廷深处,金碧辉煌,那里的女子称她们的夫君为“官家”。这一称呼,既显得庄重,又带着几分敬畏,仿佛那男子便是她们的天,她们的地。而在民间,那些平凡的百姓家中,妻子们则亲昵地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这一称呼,既是对男子的尊敬,也是妻子们对丈夫深深的爱意。


至今,在乡间田野,人们仍会戏谑地将新婚夫妇称为“新郎官”、“新娘子”,仿佛那古老的称呼中,还蕴藏着无尽的韵味和故事。而提及“官人”,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那位西门大官人。他的故事,流传千古,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这背后,却也透露出我国古代妇女地位的低下,男尊女卑的陈腐观念。


“官人”一词,最初的本意,乃是指为官之人。在古籍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官人”的记载。如《荀子-强国》中所言:“官人益秩,庶人益禄。”这里的“官人”,便是指那些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人。后来,“官人”逐渐发展成为了对男性的尊称。在汉乐府《那呵滩》中,便有“各自是官人”之句,这里的“官人”,已不再是单纯的官职称呼,而是对男子的敬称。


然而,在唐代,“官人”一词的使用,却又有所不同。那时,“官人”更多的是作为对为官之人的尊称。如《旧唐书-高祖纪》中所载:“官人、百姓,赐爵一级。”这里的“官人”,显然是指那些朝廷中的官员。而韩愈在《王适墓志铭》中提到的“一女怜之,必嫁官人,不以与凡人”,则更是将“官人”与平凡之人区分开来,凸显了其尊贵地位。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官人”一词的考证颇为详尽。他认为,在唐代,只有为官之人,方可被称为“官人”。这一观点,在杜甫的诗中也有所体现。他在《逢唐兴与刘主薄弟》中写道:“剑外官人冷,关中驿使疏。”这里的“官人”,无疑是指那些身居剑外的官员。


唐以后,“官人”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作为对男子的尊称,也常被妇女用来称呼自己的丈夫。这一称呼,在文学作品中尤为常见。如《水浒传》中的林冲,便被称为“官人”;而《金瓶梅》中的西门庆,更是以“官人”之名著称于世。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官人”,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也反映了妇女对丈夫的深深依赖和敬仰。


值得一提的是,在宋末周密所著的《武林旧事》中,我们还能看到“官人”一词的特殊用法。该书卷六《诸色伎艺人》中,列举了众多民间艺人,他们的名字前都冠以“官人”之称。如“金四官人”、“李大官人”等。这些民间艺人被尊称为“官人”,无疑是南宋时期的一种特殊习俗。当时,与“官人”相类的称呼还有很多,如“仆射”、“都管”、“主管”、“进士”、“秀才”等,这些称呼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对艺人的尊重和认可。


然而,无论“官人”一词如何演变,其背后所蕴含的,始终是古代妇女对男子的依赖和敬仰。这既是那个时代的社会风俗的体现,也是我国古代妇女地位低下的见证。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称呼或许已经渐行渐渐远,但它们所留下的印记,却永远铭刻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