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晚期患者将获益,全球顶尖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诊疗领域新突破
时间:2025-04-26 22:40:00
时间:2025-04-26 22:40:00
包括膀胱癌在内的尿路上皮癌是一种影响下尿路(膀胱和尿道)和上尿路(输尿管和肾盂)的严重且常见的癌症。高复发率与晚期预后差的特点始终是尿路上皮癌临床治疗的难点。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上获悉,有“带导航的化疗药”之称的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出现,包括抗体偶联药物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数据,改变了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治疗格局,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从治疗中获益,改善了尿路上皮癌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会后会现场
据了解,尿路上皮癌的90%至95%是膀胱癌。全球每年约有61.4万新发膀胱癌病例,约22.1万名患者死于膀胱癌。 2022年数据显示,该疾病新发病例超9.2万例,死亡人数约4.1万,发病率位列所有癌症第11位。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黄健教授介绍,尿路上皮癌高复发率与晚期预后差的特点始终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尤其是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若对治疗不耐受,则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处于较低水平。过去近40年,传统化疗方案仍为中国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一线选择,但在治疗有效率及无进展生存期方面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泌尿外科医学部主任张旭院士看来,近年来,中国尿路上皮癌治疗在最近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得益于技术创新和药物研发的突破。他介绍,从传统化疗,发展到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抗体偶联药物在内的精准医疗,为晚期尿路上皮癌诊疗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特别是免疫治疗联合新型肿瘤药物——抗体偶联药物,能够更好地针对肿瘤细胞进行精准打击,同时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这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从治疗中获益,改善了尿路上皮癌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据了解,化疗药一直是肿瘤治疗的重磅武器之一,但也存在“敌我不分、杀伤性过大”的短板。给化疗药绑定导航系统让其可精准攻击肿瘤细胞的新型肿瘤药物——抗体偶联药物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也被称为“化疗2.0”“靶向化疗药”“魔法子弹”等。
“抗体偶联药物的出现,包括抗体偶联药物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数据,改变了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治疗格局。由于治疗模式的变革,尿路上皮癌CSCO指南已将联合方案纳入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治疗推荐,进一步规范了国内的临床实践。”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泌尿肿瘤暨黑色素瘤肉瘤内科主任郭军教授补充道。
据了解,本次会议以“全球专家共话尿路上皮癌”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中外的顶尖泌尿肿瘤专家,围绕尿路上皮癌(UC)的诊疗进展和患者获益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并以“科学突破”与“人文关怀”双主线,勾勒出泌尿肿瘤领域未来发展的壮阔蓝图。第三届泌尿肿瘤临床研究大会由北京围手术期医学学会、北京陈菊梅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
文|记者 陈辉图|主办方提供
编辑:朱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