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缅怀要移风 莫让火灾扰“清明”

时间:2025-04-04 18:44:00

今天是清明节,是祭拜祖先、缅怀先烈的日子。但是,近一段时间以来发生的几起触目惊心的火情,让一些家庭陷入新的伤怀,也再一次在全社会敲响了清明祭扫防火的警钟。

近日,在北京市朝阳区一路口,44岁的女子张某冒风烧纸祈福,纸钱残火引发火灾事故,造成7辆机动车被烧毁、2辆被烧损,嫌疑人张某被依法刑拘。此前几天,北京房山区张坊镇一村民上坟烧纸引发山火,被依法刑拘。

不止是北京,在兰州等城市,近期都发生了祭祀引发的火灾……

清明节祭拜祖先,传递的是慎终追远的情感追求。烧纸上香也有其习俗源流,不过,这不能成为危险动作的滤镜,也不能一成不变,以致成为流弊。近年来,文明祭扫、绿色祭扫蔚然成风,但是,一再出现的祭扫火灾表明,还是有不少人依然放不下烧纸祭祀等老习惯。

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信息,烧毁7辆车、烧损2辆车的当事人按照老家的习俗,每月初一、十五都要烧“金元宝”祈福,她经常在这两个日子前后在路口烧“金元宝”。

“硬核祭祖,燃9辆真车”“人家祈福烧假的,你是烧真的”“这下福没祈来,却祈来了祸”……网友留言虽然讽刺辛辣,但也让我们警醒:清明期间,表达追思、洒扫祭祀要格外注意公共安全,自觉抵制在道路、居民区等公共区域烧纸焚香等陋习。

(新华社发 朱慧卿作)

说到底,祭祀的目的是缅怀逝者,追思的是往日的幸福时光,是希望以更加美好的生活告慰逝者,核心还是那份真挚的感情。一捧鲜花、一篇悼文、云上祭扫,只要祭祀者有心,都能传递对逝者的思念。烧纸上香既不环保又有火灾隐患,本想告慰逝者却惹火烧身,岂不是与祭祀初衷背道而驰?

清明是传统节日,也是火情的高发时间段。来自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清明节期间因用火不慎引发的火灾占比最大,近三成是由于祭扫用火不慎和违规用火引发。

公共安全是城市管理的首要考量。火灾提醒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改进祭祀方式,烧纸上香等理应被更加文明和安全的的祭祀方式代替。近年来,北京探索推出多种多样的文明祭祀方式,殡葬服务机构提供免费祭祀鲜花、官方开设网上祭扫服务专区,方便人们云祭扫;在浙江安吉,村民将先人生平事迹制作成二维码镌刻在青石上;在南京雨花台功德园,“云祭祀”平台让海外游子能穿越时空寄托哀思。这些创新的祭祀方式,既保留了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核,丝毫不会减弱缅怀情感,还能避免火灾隐患,提升祭祀的文明程度。

(新华社发 郭德鑫作)

正如网友所说,“心诚,无烧也能祭祖”。

其实,安全文明祭扫,不仅是道德义务,更是法律责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过失引发火灾但未构成犯罪者,将被给予十至十五天拘留处罚,并可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若过失行为导致严重后果且符合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则有可能面临刑事追责,如失火罪。一系列被处罚的案例警示我们,任何忽视防火安全、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都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法律威严,警示祭扫务必筑牢“防火墙”。这堵防火墙,是每个城市需要加固的防火宣传引导之墙,是相关管理部门、消防、殡葬服务机构等需要加固的预防火灾之墙,更是我们所有人需要建起的清明祭扫移风易俗之墙。文明祭扫关系到环境安全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安全,理应形成新的全民共识——在安全、环保的前提下扫墓祭祀,既寄托追思,也顾念安全,既延续传统,也顾及现实。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为祭扫传统注入时代新风,是回归缅怀逝者的本意,行为方式的清明,也能让清明时节更文明、更清明。

作者:龚先生

来源: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