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书院进行时 | 城西街道:坚持“五聚五新” 破题城市文化社区建设
时间:2025-04-01 18:58:00
时间:2025-04-01 18:58:00
大众网记者 孙莹 淄博报道
淄博市博山区城西街道以满足群众多样多元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文化社区建设的新路径,在试点社区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激活城市文化资源,让更多优质资源在社区汇集,让更多“文化能人”在社区扎根,让更多文化服务直达居民群众,不断提升文化惠民效能,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聚力核心价值,拉高“新标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社区建设。聚焦典型选树彰显美德力量,在街道辖区广泛开展“城西好人”评选活动,以社区网格为基础,深挖网格内凡人善举事例并通过媒体平台进行宣传,积极开展“城西好人”宣讲活动,通过对好人好事的挖掘、评选表扬与宣传,营造出“好人就在身边”的浓郁氛围,以更为生动鲜活的形式弘扬主流价值;对经常参与志愿服务的米兰造型、王子造型,以街道的名义颁发“最美志愿服务之星”,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对评选出的“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及时颁发证书和奖励,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居民以“一网三联”积分兑换的形式给予鼓励,激发居民践行文明理念。聚焦文明场景建设,在新坦前街打造百余米的移风易俗宣传墙,在小游园、小广场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风十条、移风易俗、孝文化等公益广告,让主流价值观潜移默化滋养群众心灵。
城西街道好媳妇好婆婆表彰
移风易俗宣传墙
聚力资源融通,打造“新矩阵”。整合阵地资源,打造“1+14+N”文明实践格局,实现文明实践所、站、点“三级机构”全覆盖。在实践站内,融合社区书屋、理论讲堂、家长学校、棋牌室等多个活动场所打造综合性文体活动场所。实践站外,将辖区健身广场、网格驿站等群众身边的文化活动阵地融入“15分钟文明实践圈”。聚焦“一老一小”,探索特色文化服务品牌,采取“公益+市场+志愿服务”模式,在凤凰园社区、白虎山社区打造“四点半”课堂、“暑期公益课堂”,为辖区有需求的青少年提供课后托管服务。不断深化老年教育与社区工作融合发展,提升基层文化养老水平,延伸“老年大学”触角,大辛社区聘请博山区老年大学讲师穆克正担任居民口琴课程老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学习“专业课”;拓宽老年人活动阵地,非遗锣鼓队、吕剧艺术团、阳光合唱团、“凤凰悦动”手鼓队等由本土能人组建的文艺团体,定期到各实践站打磨节目、交流技艺,并结合板凳拉呱、邻居节等,为居民带来丰盛文化盛宴,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培训演出12场。
“凤凰悦动”手鼓队展演
白虎山社区暑期公益课堂
聚力民呼我为,引航“新赛道”。聚焦群众需求,实施“有景有爱”文明创建项目,以改进和创新文明创建为目标,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用小街巷讲述城市“文化美”,挖掘城市独特文化底蕴,联合淄博一中,投资2万余元,打造百年校庆主题文化长廊,展现教育初心,让学生必经的“最美上学路”见证百年文化的温度。大成社区对老旧墙面进行全面修补、粉刷以及美化,挖掘历史文化元素、红色革命精神元素,打造“老照片时光墙”和“精神谱系主题墙”,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社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微改造”提升居民幸福感,在新坦社区北坦二巷打造长度900余米的网红文化墙,既有“文明养犬”“邻里和谐”等文明引导元素,也融入了年轻人喜欢的网红卡通元素,吸引周边居民前来打卡,用活小区边角地、闲置地打造“口袋公园”微景观,不仅提升了社区颜值,还为居民提供了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聚力思政文化,赋能“新行动”。把“思政大先生”融入党员教育平台,丰富教育内涵。聘请了市委旧址张亚楠、惟谦书院院长王彦、笑豆口才校长王笑豆,依托主题党日,邀请他们走进我们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讲红色文化、孝文化、好家风,丰富党员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把志愿服务融入文明创建,联合翗翗助学服务中心、如是美术培训学校等社会公益力量,组织辖区未成年人开展“同心绘山城”、共绘文明小巷、“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20余场次,增强未成年人家园归属感。把“板凳拉呱”融入文化文艺活动,将党群联络的阵地搬进邻里节、百家宴、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现场,在群众聚集处宣讲民生政策、文明新风,收集文明共建的群众“呼声”。
思政大先生宣讲活动
“我们的节日 中秋”非遗传承活动
聚力机制融汇,书写“新答卷”。创新试行网格治理“三张图”“三个一”,依托更为精细的社会治理模式,更为精准地收集居民文化需求,让文化活动更具针对性、精准度和感染力,有效推动基层文明建设。探索实行“城市文明合伙人”机制,撬动各类资源力量参与文化社区建设全过程,集结社区物业、驻地企事业单位、小区居民、爱心商户、培训机构、学校等多方力量,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双向奔赴、互助共赢平台,组织开展“同心向阳”公益集市、“凤凰睦邻”义诊进社区等公益慈善活动百余场;依托“板凳拉呱”、邻里节、“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惠民活动,通过和居民坐下来拉家常、同吃一桌席、同看一台戏等形式,拉近与居民心贴心的距离,赢得居民对社区建设的支持,环境整治、义务巡逻中群众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的场景越来越多,居民志愿者逐渐成为社区建设的“新生力量”,逐渐培养辖区群众的文明“微习惯”。
“文明实践合伙人”单位公益义剪
“我们的节日端午”包粽子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