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些“秘密空间”

时间:2025-05-04 07:10:00

前几天,我带班级幼儿到消防大队参观体验,在烟雾逃生模拟场景前,消防员介绍说:“火灾发生时一般会断电,周围环境会变得黑暗,我们要猫着腰,用脚试探,扶着墙逃生。这里面很黑,大家怕不怕?”幼儿齐声回答:“不怕!”消防员原本打算让几个勇敢的幼儿体验一下,没想到大家兴趣盎然,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

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我们特意向消防员申请,缩短其他项目的体验时间,让每个幼儿都在这个黑屋子里走一走。他们在黑黑的屋子里摸索前行,显得无比兴奋。有的说:“好黑呀!快跟着我,我一点都不害怕!”有的说:“我们躲猫猫的地方比这还黑呢!”还有的幼儿走到出口,骄傲地说:“没有什么可怕的!”

马克斯·范梅南在《儿童的秘密》一书中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大概四五岁时,他在一堵凸出的墙边的一个储藏箱底下找到了一个狭窄的秘密空间,他有时会一个人在这里坐上好几个钟头,根本不管外面发生什么事情。他自己也说不清是什么把他吸引到这儿来的。有一天妈妈突然喊他,只有几步之遥。他没有说话,听着妈妈一直叫着自己的名字穿过了整座房子,他有一种莫名的激动。

好奇是幼儿的天性,他们都喜欢秘密,对较为封闭的小空间更是情有独钟。回忆小时候,我们总是喜欢和同伴“咬耳朵”,说悄悄话,“我有一个秘密”也会成为大家的口头禅。我们总是喜欢躲猫猫,并且专门找黑黑的、小小的角落,比如门后面、柜子里、床底下、窗帘后、楼梯间等地方,这和现在的幼儿并无二致。

那么,秘密空间对幼儿来说有什么意义呢?秘密空间能给幼儿更多的生活乐趣,他们在躲藏、寻找与被发现之间体验游戏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幼儿由于自理能力弱,缺乏安全意识,大多数时间都是由成人全方位照料,他们在成人面前是开放的、透明的,没有任何隐私的。小小的秘密空间能让幼儿暂时与成人世界隔离,对周围和自己产生把控感。秘密空间能满足他们独处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其自我意识的形成。

此次活动之后,我们在幼儿园里进行了环境创设主题研讨,对班级区角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在每个班都设置了一个较为隐秘的空间,比如小帐篷、纸箱房子、玩具柜分隔出来的小角落等。我们引导幼儿认识、设计这个区角,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布局和装饰,告诉他们这个区角的多种功能,让幼儿意识到,教师会无条件地关爱他们、理解他们、接纳他们。

当幼儿不愿意将自己的感觉或经历告诉他人时,秘密空间会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生理、心理和谐统整地发展。当幼儿情绪低落并有机会独处时,更容易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同情绪,感知自己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的丰富性,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与这个世界相处。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北街幼儿园)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04日 第02版

作者:马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