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都长安简

时间:2024-09-17 09:52:29


大唐王朝初创,即拥有十分辽阔的版图:东起朝鲜半岛,西至中亚,北达西伯利亚南境,南抵中南半岛,内则为贞观、永徽盛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外则以册封体制收服了无数异邦,万方来朝,四海升平。在这等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之下,京都长安因而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都市。

公元582年,即开皇二年,隋文帝杨坚著名的宫廷建筑师宇恺,在今天的西安市区规划、督造京都,命名大兴。大唐立国之后,仍以之为都,改名长安,取"长治久安"之意,并在此基础上,不惜巨资大举扩建,始

有后来之宏伟壮丽规模。

一、千年前的国际大都会

长安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8.6公里,城墙高6米,厚12米,共有12座城,城内有南北向大街11条,东西向大街14条,整日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城里中央以北为宫城所在地,四周围着10米以上的护墙,东西长2820米,南北宽

1492米,直似铜墙铁壁,固若金汤。宫城南边是太极殿,北边是两仪殿,东侧是皇太子居住的东宫,西侧是后妃所住的掖庭宫和太仓。大极殿是正殿,皇帝每逢初一、十五都在此办公,其他日子则在两仪殿处理政事。宫城的北门是以"玄武门之变"闻名的玄武门,可通到皇帝居住的禁苑。

宫城以南是皇城,其北边没有护墙,为文武百官清晨等候上朝的地方。除了北边以外,皇城东西南三面都设有护墙,城内的承天门大街两旁,官衡林立,包括中书外省、门下外省、尚书省、六部、诸卫和各寺监。

朱雀门大道宽150米,为长安的中线,以东属万年县管,达官贵胄的宅邸都座落于此,以西属长安县管,居民都是一般百姓。

宫城的东北角是大明宫,俗称禁苑,是太宗为退位的高祖所建,宫殿还没完工,高祖就去世了。高宗时,嫌宫城低湿,对健康不利,乃积极营建大明宫,随后迁居于此。由南正门、丹风门入大明宫,中央是含元殿,北面是宣政殿,再北是紫宸殿。宣政殿是皇帝临朝的地方。长安城中纵横交错的街道,划分出110个坊,每个坊都有雅名,比如修德坊、铺兴坊,井然有序,宛如棋盘,白居易即诗云:"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哇。"每条大街都宽达100米以上,在容纳30万户、100万居民之后,竟丝毫不见拥塞。城中有东西两座集市,东市专作市民日常生活所需用品的交易,西市则跟深目高鼻的外国人进行贸易。

二、古代城市建筑的典范

整个长安城布局严谨,规划面面俱到,王宫、官衙、市集、民宅都一一安排于适当的位置上,加上四通八达、宽广整齐的街道,足称古代城市建筑的最佳典范。城中引水系统之精妙,尤其不下于以水道桥闻名于世的罗马帝国,大街两旁都开建通泄雨水的排水沟,遇交叉路口则造桥而过,使长安远离水厄。排水沟旁遍植高大的乔木,翠带纵横交错,茂密青葱,将城中装扮得万分宜人。

汉代灭亡后再度封闭的丝绸之路在唐代得以重新畅通,对长安的繁华具有不可忽视的贡献,胡人、胡乐、胡服等名词都在这个时候出现,所谓"胡",便是指西方异族的人与事。

三、中西文化交流

其实远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便经常唱外国歌、穿外国衣、吃外国食、跳外国舞并结交异国友人,国际交流之密切,并不亚于今日。

中国的丝绸和陶瓷器经由婉蜓逶迤的丝绸之路运往遥远的西方,西方的银器、香料、宝石、玻璃器皿和毛织品,也一骆驼一骆驼地输入中国。长安城正是当时丝之路的起点,也是对外贸易最大的集散地。考古学已在中国各地掘出了1178枚波斯帝国的银币,大半出土于丝绸之路两侧,只有很小的部分是在当时的海运大港﹣广州找到的。此外,来自东罗马帝国的金币也掘出32枚,证实当时贸易路线的遥远。

外国的宗教也在此时大举传人,由于印度东已经没落,但在中国却异常兴盛,名僧辈出,衍生出许多教派,至今依然香火鼎盛,经久不衰。此外,由波斯传来的袄教、摩尼教和景教也深得汉人信仰,合称三夷教,三夷教在城中处处可见。

这个人文荟萃、冠盖云集的国际大都会,也引来许多专程前来留学的异邦人士,除了学习"上国礼仪"之外,还潜心研究大唐帝国的种种体制及文化本质。这方面以日本人所下的功夫最深,当时的日本本土,不论在城市的规划上,或人们的衣着饮食上,无不是以长安再版。昔日的长安建筑现多已湮没,如今仅留大雁塔和小雁塔稍可缅怀。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洪流中,光辉灿烂如长安者,也免不了要如时光泡沫一般飘逝,这不能不叫人为之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