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名探究——鸾鸟群栖还是栾木丛生?——栾川及其地图简介
时间:2024-12-18 08:24:53
时间:2024-12-18 08:24:53
栾川地图
【地名由来】
栾川于宋元祐二年(1087年)置镇,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始置县,而今也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了。栾川的得名,有三种说法。
栾川古称"鸾州",因一种形似凤凰的鸾鸟在此栖居而得名,《水经注》记载,"古时豫西蔓渠山鸾鸟群栖,故名鸾山"。
所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鸾鸟是和凤凰并驾齐驱的神鸟,因生长在古时候的鸾州(现洛阳栾川县),而得名。据《异苑》载"鸾睹镜中影则悲。"后人在诗中多以鸾镜表示临镜而生悲。羁宾王养一鸾,三年不鸣。后悬镜照之。鸾睹影悲鸣,一奋而绝。 ——《异苑》。
鸾鸟,凤皇属也。――《广雅》
鸾,赤神灵之精也。――《说文》
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别名:木栾、栾华等,是无患子科、栾树属植物。为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厚,灰褐色至灰黑色,老时纵裂;皮孔小,灰至暗褐色;小枝具疣点,与叶轴、叶柄均被皱曲的短柔毛或无毛。
栾树
栾树民间有"大夫树"的美称。班固的《白虎通德论》一书,上曰:"春秋《含文嘉》曰:天子坟高三仞,树以松;诸侯半之,树以柏;大夫八尺,树以栾;士四尺,树以槐;庶人无坟,树以杨柳。"意思是说从皇帝到普通老百姓的墓葬按周礼共分为五等,其上可分别栽种不同的树以彰显身份。士大夫的坟头多栽栾树,因此此树又得"大夫树"之别名。
《水经注》载"世人谓伊水为鸾水,故斯川为鸾川也"。
伊河
伊河,古名鸾水,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是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一条支流。《山海经》载:“蔓渠之山伊水出焉”。伊河全长264.88公里,与洛河一起,撑起了有“东方两河文明”之称的伊洛文化。伊河支流杜康河,传说酒祖杜康造酒于此而得名。在杜康河沿岸出土了众多先秦时期的酒器、酒具,还发现了杜康造酒的遗迹。
地名的沿革总是错综复杂,莫衷一是,或者我们可以杂糅上述三种说法而得出以下推测——栾川古称鸾州,因远古时期有形似凤凰的鸾鸟在此栖息而得名。又因鸾水(今伊河)源出于此得名鸾川,后内栾木丛生改为栾川。
栾川风光
栾川位于河南省西部,东与嵩县毗邻,西与卢氏接壤,南与西峡抵足,北与洛宁摩肩,素有“洛阳后花园”和“洛阳南大门”的美誉。栾川县总面积2477平方千米,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现辖12镇2乡1个管委会(重渡沟管委会)、213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29.9万。
【历史沿革】
栾川风光
历史上的栾川建置几经变迁,夏商时期栾川为有莘之野。
汉至北魏置亭,唐置镇。
宋元祐二年(1087年)置栾川镇,因川得名。
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始置县。
金海陵王贞元二年(公元1154年)废县改镇。
元、明、清均置镇。
民国时置区,隶陕州。
1947年栾川解放再置县。
先后隶豫鄂陕边区四专区、豫陕鄂边区三专区、陕南一专区、豫西七专区、陕州专区和洛阳专区。
1986年4月,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