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柳林镇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时间:2024-12-20 08:52:51
时间:2024-12-20 08:52:51
柳林镇
柳林镇,即现在的郑州市金水区国基路办事处,辖柳林村、沙门村、刘庄村、路寨村、高皇寨村、杓袁村6个行政村及二十一世纪、新田、风雅颂3个社区居委会。地处郑州市北郊,属近郊乡镇,总面积50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2.5万人,南联市区、北依黄河,310国道、107国道、花园北路、北环道纵横贯境,35公里的环镇公路连接各村,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交通四通八达,是郑州市北郊的一颗商业名珠。原柳林境内的大河村史前遗址,是中华文化的根基和象征,并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里建有知名的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是探索中原史前文明的重要文物参观景点。
地理位置
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北12公里处,面积约30万平方米。从历次发掘的大量墓葬、房基等遗迹看来,这个遗址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文化层深达4-7米。从发掘资料看,是一处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代文化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内容,文化层深厚达4-7米。最引人注目的是居住房屋的留存。目前已发掘出房基30多座,建筑方式各异,有着明显的近代特征。其中一号房基的墙壁高达1米,为目前国内该时期房基所仅有。据碳同位素测定.距今约5000年,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出土的文物主要有红陶黑彩、白衣彩陶。彩陶片上描有各种天文图象如太阳纹、月亮纹、星座纹、日珥纹等。这一发现,对研究仰韶文化的农业和古代天文学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
柳林村
柳林村未拆迁的照片
明嘉靖12年(1533),宋、杨、王、汤、黄五个家族为柳林村主姓,因村东南沙丘积雨成泽,野柳丛生,故名柳林。
柳林村的形成竟与丢失牲口有关
明朝嘉靖年间人口大迁徙,不少山西洪洞大槐树村民迁移到郑州北郊的一些地方,形成了不少村落,比如散落在柳林周围的王庄、宋拐柳树村子。这个时期的柳林还是一片种有柳树的丘地,也是人们夏季偶尔纳凉之处。
明末清初的时候,一户姓宋的人家,干完一天农活回家的时候,发现自家放羊在草地的牲口少了几只,赶紧去附近寻找,最后在柳林附近发现了它们。但那里水草丰美,牲口吃得不亦乐乎,拉都拉不回去。
喂养的牲口
他发现这里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下水位不仅高,尝了一口还水质清甜。灌溉饮水都相当方便。并且附近柳树植被旺盛,说明土质肥沃,很适宜居住。他决定回去跟家人商量,搬到这里。
村落
随着宋大叔一家粮食丰收,日子一天天好转,他就邀请了王庄等附近村子跟自家亲近人家来这里居住。随着越来越多人发现柳林适宜居住后,不少其他姓氏的人家也搬迁到这里,姓宋的、姓杨的、姓王的、姓黄的等等。总之,柳林在当时看来就是新型外来移居村,聚集着各种精英,对后来村子发展及壮大也起着重大作用。
建寨墙成立护村队抗匪护村
明清匪乱频繁的年代,周围不少村子为防止悍匪侵袭都建了寨墙。郑州周围不少村子名字有“寨”字就与这个时期建立寨墙有关,比如宋寨、王寨、南阳寨、青寨等。柳林村也是不甘落后的,刚开始的时候因为寨墙建得比较简单,在抗击盗匪的时候吃了亏,大家就商量着要建更高大坚固的寨墙。
寨墙
战争纷飞的年代,地方不治之时,村民只能自救,柳林村还成立红枪会,与土匪抗衡,还曾经宰杀匪首,救出被绑架的村民,柳林村在当时可谓是一战成名。
彪悍强大,敢于日兵较高下
柳林村勇战在抗日时期也是闻名周围。当时,有一支日本部队驻扎在马里庄,经常到柳林村抢掠,柳林村村民异常气愤,护卫队小伙子们更是下定决心要教训教训他们。
一天,三个日本兵又来村子骚扰,护卫队一小伙子看到了,打开大门,抡起大刀一刀将前面一兵砍倒,当场毙命。另外两个吓得惊呆了,他们听到营地集结号,就匆忙跑回去搬救兵准备扫荡柳林村。但当时村子都建立寨墙类似,两个日本兵对村子路也不熟悉,就误把庙李村当成柳林轰炸,庙李村村民有300人在此轰炸中毙命,柳林村就此躲过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