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地图高清版大图(区域分析之海淀)
时间:2024-12-02 09:37:39
时间:2024-12-02 09:37:39
想要了解一个区域首先要了解此区域的发展的战略及政策。下面给您详细介绍一下海淀区的现状。战略定位及发展方向。
海淀区区域图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对海淀区功能定位:将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功能的重要地区、历史文化传承发展典范区、生态宜居和谐文明示范区、高水平新型城镇化发展 路径的实践区。
发展目标:建设成为人文、生态、科技融合发展的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活力城市,令人向往的科学智慧之城、创新引领之城、人文活力之城、生态优美之城、和谐宜居之城。
北京市海淀区官方统计,2020年海淀实现地区生产总 值8504.6亿元,同比增长5.9%,经济总量和增长贡献均位于全市首位,连续五年保持“ 双第一”。
海淀区拥有全国最密集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领军企业,以推进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任务,打造 知识原创能力顶尖的科学城。目前,海淀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北京市半壁江山,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近9000家,平均每天诞生科技企业50家,比肩美国硅谷。小米、百度、字节跳动等数字经济企业先后进入“千亿俱乐部” ,上市公司总数达 239家。海淀区南部也有很高的政治功能,钓鱼台国宾馆、 大部分的解放军医院、众多军队大院都坐落于海淀。海淀区分为两个部分,以西山-百望山为界,山前地区发展较早,山后地区为海淀新区,发展较晚基础设施和配套正在补齐。
空间结构: “两横一纵三轴格局,一带一核多极体系” 两横轴:长安街及其延长线首都功能走廊,建设成为海淀南 部政务服务区;北清路前沿科创发展走廊,沿线聚集多个前沿创新园区,是实现创新联动和区域辐射带动的重要支撑。 一纵轴:中关村大街高端创新集聚发展走廊,是科技创新引领的标志性区域,是展现新型城市形态和创新风貌的主轴线。
一带:大西山绿色生态文化带 ;
一核:城市核心:三山五园地区文化绿心与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地区科技智芯;
多极:城市发展极:包括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地区原始创新发 展极、永丰发展极、翠湖发展极、上地发展极、东升发展极、 北下关发展极、西三旗发展极、绿隔发展极等汇聚创新资源 的发展极。
海淀发展规划示意图
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区及北扩区
中关村科学城核心区是以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和学院路为 轴线辐射的周边区域,总面积约75平方公里,是我国科技 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科技条件最为雄厚、科研成果最为丰富的区域,聚集了联想、大唐电信、航天科技为代表的一 批大型高科技企业和近8000家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在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等领域形成了 丰富的科技创新成果。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指海淀区百望山以北区域,面积235平 方公里,占海淀区总面积的54%。作为海淀区建设全国科 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战略腹地和发展纵深,科学城北区是 承载北京高端科技创新功能、承接高精尖产业落地、构筑 北京西北部创新发展高地,推动中心城区和生态涵养区同步高质量发展最现实的强大引擎。目前,科学城北区已经 形成了以北清路为前沿科创发展轴带动中关村软件园、永丰基地、翠湖科技园等三大组团发展的格局。
中国北京自贸区科技创新片区
2020年9月,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挂 牌,根据《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并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医药健康、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等行业。科技创新片区海淀组团面积21.59平方公里, 具体包含翠湖(温泉镇、苏家坨镇)和永丰(西北旺)两大 园区。
“两区” :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与北京市服务业 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区;“两区”政策叠加,在数字贸易港 建设、离岸创新中心建设、中关村综保区申报等方面予以资金、人才和政策支持 。
重点园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中关村软件园 。
联动开放发展园区:中关村东升科技园、中关村西区、清华 科技园 。
海淀区的交通配套、医疗配套、教育配套、商业配套、公园配套等都属于城六区排名前列的,同时雄厚的产业实力也为海淀区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综合来说是一个适合投资、居住和发展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