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止执行
时间:2025-01-10 08:15:29
时间:2025-01-10 08:15:29
中止执行是指在 执行过程中,由于某些法定原因,暂时停止执行程序,待原因消除后可以恢复执行。在中止期间,法院或执行机关不再采取进一步的执行措施。这是一种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做法,防止在某些情况下继续执行可能对一方当事人造成不当的损害。例如,当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协议时,法院可以中止执行以便双方履行协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
1. 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2. 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3.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4. 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5. 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执行中止并不是对执行的终止,而是一种暂时的中止,待特殊情况消失后,执行程序可以继续进行。中止执行的裁定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