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税收中性

时间:2025-01-09 17:23:57

税收中性是指 国家征税时,应尽量减少对市场经济和个人生活的额外干扰,使税收成为财政收入的手段,而不干预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资源配置。这一原则包含两层含义:

征税范围与额度:

国家征税应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不能让纳税人或社会承担其他经济牺牲或额外负担。

避免市场扭曲:

国家征税不能对市场经济运行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不能超越市场而成为影响资源配置和经济决策的力量。

税收中性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少干预、平等对待”,即尽量减少对市场经济的直接干预,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具体实践意义包括:

减少税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干扰: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前提下,有效地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使市场机制和税收机制达到最优结合。

税种选择:在完全竞争市场,一般商品税的超额负担小于选择性商品税,因此一般商品税优于选择性商品税。

税率选择:对于一般商品税,选择单一税率比差别税率更有利于减少效率损失。

价格弹性:实行差别税率的一般商品税和选择性商品税,其效率影响相似,但实行单一税率的一般商品税更优。

税收中性原则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他认为政府不应干预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税收应仅作为财政收入的手段,而不应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这一理论在19世纪末英国新古典学派以及当代美国供应学派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并对20世纪80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税制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