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一水四分田的辽源地图及其简介

时间:2024-12-15 09:55:39

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东辽河、辉发河上游,因东辽河发源于此而得名,地理概貌为“五山一水四分田”;幅员面积为5140.4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8%。下辖东丰、东辽两县,龙山、西安两区,总人口117.24万。

辽源市地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向西部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以丘陵为主,间有少量低山,属低山丘陵区。境内群山环绕,丘陵起伏,沟川河谷纵横交错,使地面切割破碎,形成山、丘、台、谷交错分布。属半湿润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3~5月为春季,寒暖交替,天气变化较大,干燥多风;6~8月为夏季,湿热多雨;9~10月为秋季,温凉短暂;11月至翌年2月为冬季,严寒漫长。

辽源历史比较悠久,文化底蕴丰厚。青铜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是满族重要发祥地之一,清代被辟为皇家“盛京围场”。1902年弛禁后设立县制,1983年升格为地级市。

清朝康熙年间,辽源境内正式划为盛京围场,直到光绪四年(1878年),盛京将军曾祺以“鲜围场地多被流民私垦”为由,向清廷奏请开禁。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奉天军督奏请,在今辽源境内西部、东部各建置一县,西部称西安县,东部称东平县,隶属奉天省海龙府。西安县城原拟建在老虎嘴子,后改在大疙瘩西侧(今龙首山)设置。大疙瘩在围内层峦叠嶂,绣壤相错;有山谷之险,足以控制四方;又通途畅行,居民已聚。因此,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奉天军督曾祺、咨商荒务大臣廷杰,改勘城基于大疙瘩山,西至半截河,南至东辽河,北至半截河,方圆l里,面积541亩。将全县9个半围划为4保16社。

光绪三十年(1904年)三月,知县贵良到任既添修衙署、复倡本城商民捐造城门(即东吉、西宁、南康、北寿四门)。东平县始划乡牌,设置保甲,将全县22围划20个乡、12个镇、248个村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奉天省改为辽宁省,西安县隶属辽宁省。

截至2016年底,辽源市辖东丰、东辽两县,市区设龙山、西安两区。县、区共辖23个镇、7个乡、14个街道办事处。东丰县辖东丰、大阳、横道河、那丹伯、大兴、拉拉河、沙河、猴石、杨木林、小四平、黄河、南屯基12个镇,辖三合、二龙山2个乡;东辽县辖白泉、渭津、安恕、安石、泉太、建安、辽河源、平岗、云顶9个镇,辖足民、金州、凌云、甲山4个乡;龙山区辖东吉、南康、北寿、西宁、站前、向阳、新兴、福镇8个街道办事处和工农乡、寿山镇;西安区辖泰安、仙城、东山、先锋、富国、安家6个街道办事处和灯塔镇。